我們在來看一下大立光對上玉晶光以及傳聞的香港舜宇光三大獲利比較。

玉晶光  

玉晶光  

 

舜宇光學2382.h.k年獲利指標。

科目   年別 2014年12月31日 2013年12月31日 2012年12月31日 2011年12月31日
毛利率 15.20% 16.60% 18.50% 20.90%
營業利益率 6.90% 8% 9.20% 8.50%
稅後淨利率 6.60% 7.50% 10% 8%

近一季的毛利率為16%。

 

大立光

 大立光  

 

近期市場傳出蘋果入股日本光學廠康智達對大立光造成了威脅,以下是在天下雜誌擷取一小段的訪問:

 

股王大立光電1月14日召開法說會,宣布2015年營收558.68億台幣,年增21.96%,更以180.09元的每股盈餘創下台股新紀錄。雖然與其他科技股相較表現仍屬不斐,但當天股價卻重挫5%,原因無他,就因為當天外媒傳出大立光主要客戶蘋果,破天荒入股日本光學廠康達智(Kantatsu)。

雖然「入股」應是訛傳,蘋果應只是協助採購機台(協助採購機台就是在扶植,這跟和碩一模一樣。),但過去一年來,大立光股價飽受蘋果供應鏈政策影響而不斷震盪。隨著iPhone6S銷量不如預期,去年7月市場開始傳出大立光不願降價而被砍單,股價從3715元開始下跌,近期一度失守2000元,股價近乎腰斬,市值最高蒸發超過2400億元。法說會隔日,大立光舉辦媒體餐敘,執行長林恩平也被媒體追問此事。他不願正面回應,只說,目前訂單能見度仍為一個月,今年第一季營收衰退比起去年同期,確實「比較嚴重」。

大立光面臨的困境與鴻海類似。大立光一路從iPhone3GS的300萬畫素相機鏡頭做起,直到iPhone5的800萬畫素相機鏡頭,大立光能做到「畫素提高、鏡頭高度不變」的要求,從此遠遠拋開對手,成為蘋果供應鏈中不可替代性極高的供應商。蘋果當然不樂見被供應商勒住咽喉,台灣的玉晶光電、中國舜宇光學,都是蘋果力挺的第二供應商,但兩者都一直無法突破高階產品良率關卡,奪下最重要的iPhone5主鏡頭訂單。

「光學產業的兩大競爭門檻就是技術與產能。」一位光學業內人士表示,這一次出線的康達智跟前兩者不同,身為日商夏普子公司,在iPhone6時打進蘋果供應鏈,技術能量不錯、過去是礙於產能有限、無法大幅接單。大立光必須謹防康達智在蘋果的協助下擴產,成為既有技術、又有產能的勁敵。

客戶是因為嫌自己不降價而使出兩手策略嗎?林恩平不願做出評論。無論產業前景如何,他一直持續擴廠計畫,替「有技術又有產能」的龍頭地位固樁。他看好今年千萬畫素雙鏡頭成為高階手機主流配備,甚至還有客戶開出一隻手機十顆鏡頭的規格,面對同業來勢洶洶,他淡定表示「競爭永遠都在,如果對手強,大立光自己也要多加油。」(很謙虛!)

 看法:從三大獲利指標來看,蘋果選擇的玉晶光學三大獲利指標竟然如此悽慘,甚至是賠到快脫褲子,香港的舜宇光學沒有賠錢,但就是與大立光差距非常非常的大,而舜宇光電是蘋果供應鏈這也是天下雜誌說的我在其他的新聞裡面都沒有看到,更重要的是舜宇光的削價競爭非常明顯的顯示在獲利指標上,技術門檻障礙還是相當的高,所以蘋果替換掉玉晶光將以康智達為優先供應鏈來看,搶單效應影響的就是玉晶光而已,對大立光完全沒有任何影響,近期所謂的威脅論是日本的澄清報導:

市場傳出蘋果因為大立光的鏡頭不肯降價,而投資日本的鏡頭廠康達智來分走訂單。對此,長期掌握日本光學產業動向的日系外資今晨緊急發佈報告,指稱蘋果只是提供機台,並非入股,而此一模式就與蘋果扶持玉晶光(3406)是一樣的

日系外資分析師表示,康達智不論是良率、效和毛利率都不如外界想像的好,而蘋果扶持康達智,對大立光的影響也不大,因為大立光的合理供應比重約在70%。分析師強調,若康達智的出貨量提升,其實影響到的是原本的第二、三供應商,包括玉晶光還有Sunny Optical。

 

看法:大立光與康達智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等級,所以新聞還是看看就好,股王現在仍然是王呢 !大立光還是可以在營收上升的時候找時間點切入,天下雜誌功課沒有做好就唱衰大立光股“亡”論,這真的比我還不認真,蘋果找的二三代供應鏈也一定是精挑細選過,結果玉晶光過去的成績跟馬英九政績一樣淒涼,大立光與玉晶光毛利率至少差了六七成以上,這就像新聞報導聯電搶單之說唱衰台積電一樣笨蛋嗎?還有天下雜誌將蘋果扶植和碩抗衡鴻海的觀點切入大立光,這是「懶覺逼ㄍㄟ退」阿!大立光真的會被搶單嗎?還是罩得住呢!

 

以下是我覺得比較正確的觀點報導:(擷自財訊)

鏡頭廠商大立光的產業地位至今雖所向無敵,但陸廠舜宇光學的快馬加鞭,已打趴了一堆二線台廠,「紅潮」的威脅在鏡頭市場已顯而易見。
台灣每一檔蘋果概念股,幾乎都有對應的中國企業虎視眈眈,有的差距已逐漸縮小,有的甚至被迎頭趕上。 

在智慧型手機相機鏡頭領域,技術實力超強的日廠康達智(Kantatsu)及近年快速崛起的舜宇光學(2382.HK),一度都被市場認為是威脅大立光(3008)的勁敵,但在大立光一手囊括iPhone 6高階鏡頭訂單後,不僅狠甩陸企,甚至日本等國際大廠更難以望其項背,已是這領域傲然稱霸的王者,面對紅潮的威脅,大立光依然可以老神在在不用怕。 

數據會說話,從去年底財報來看,陸廠舜宇光學二一四年營收八四.二六億人民幣(約四二億台幣),和大立光的四五八.一億台幣相去不遠,然而,營運績效卻有天壤之別。大立光年度平均產品毛利率高達五三.五二%,年度淨利高達一九四.三八億元;相較於舜宇光學的十五.三%毛利率及五.六四億人民幣淨利,不管就產品的競爭力,或是營運績效來看,已然是天差地遠。 

大立光憑藉的就是了不起的技術。很多人覺得塑膠鏡片製造很簡單,只要開模出來,就可以開始生產,但事實上,這是個極度精密的行業,只要鏡片上有任何一絲絲的變形,整個鏡片就是報廢;此外,塑膠鏡片製程精密的程度,都是用幾奈米在計算,這是頭髮寬度的十萬分之一,技術難度絲毫不遜於晶圓代工產業的奈米製程。 

產業本身就有一定的進入門檻,更何況,在經過這麼多年的技術演進後,強弱的分野更是難以打破。 

試想像,在薄薄不到.七公分的蘋果智慧型手機機身內,大立光超袖珍的鏡頭模組上得堆疊七片鏡片
光要達到這樣的工藝技術,就有相當大的難度,同業或能在工藝技術上拉近與大立光的差距,卻無法完全複製。 

堅守技術本位,這是大立光老董林耀英「做決策從來不考慮景氣」的最有力憑藉,一路走來,更是大立光可以獨霸全球的關鍵所在。 

大立光的光學技術,都是自行開發的,不僅研發技術,甚至連機器都自己設計,因此,就算競爭者偷學到技術也無法量產。極機密高端的生產技術,正是大立光多年下來,可以賣二顆鏡頭就賺一顆、毛利率高達五成的關鍵。 

二線台廠不敵倒地 

在光學鏡頭領域,日系廠商的技術向來是強的,日本夏普集團旗下的康達智(Kantatsu),就是大立光的勁敵,雖然Kantatsu也曾積極爭取iPhone 6的光學鏡頭訂單,最後卻因成本不具競爭力鎩羽而歸,但在此之前,台廠的大立光與玉晶光(3406),也是因與日廠及國外大廠一次次的交手過,才能更上層樓,陸廠舜宇是不是也將複製台廠成長的模式,確實不容忽視。 

然值得一提的是,從二○○二年,大立光全力投入行動產品開發出三百萬畫素手機鏡頭,接著從五百萬畫素、八○○萬畫素,再做到千萬畫素,目前則正搶攻一六○○~二○○○萬畫素,大立光領先的除了技術外,更重要的是看準了趨勢,正是在對的趨勢下,不斷創新並鞏固核心競爭優勢,才能輕鬆擺脫康達智及陸廠舜宇光學的糾纏。 

不過,緊追在大立光後頭的追兵,雖暫時無法撼動大立光的地位,卻在這一、二年打翻了一堆的二線台廠,包括玉晶光(3406)、今國光(6209)這兩年的營運幾乎兵敗如山倒,不得不說是受陸企衝擊,在光學鏡頭領域,「紅潮」的威力不可小覷。 

據統計,全球手機相機鏡頭廠商市占中,超強的大立光市占率也僅取得二%,但其中,五○○萬畫素以上的手機相機鏡頭,則已取得至少四成以上的市占率;也就是說,大立光所囊括全球二成的市占中,是全球手機相機鏡頭應用最高端的二成,也是最難撼動的二成市占。 

但大立光吞下了多數的高階訂單後,全球仍有高達八成的手機相機鏡頭訂單可以搶攻,這正是陸廠舜宇光學得以快速崛起的憑藉。 

舜宇光學雖搶不下最高階的蘋果手機照相模組訂單,但一直以來也專注在高階手機模組開發的舜宇,卻在除卻了蘋果訂單之外,囊括了多數非蘋陣營的手機相機模組訂單,前年舜宇在拿下三星手機相機模組訂單、並供應其一三○○萬畫素相機模組後,就確立了技術獲得大廠認可的實力,也奠定了舜宇在這個領域的二哥地位。 

二哥舜宇光學這二年營運快馬加鞭,在競爭激烈的手機相機模組市場,成功掠奪市占,三星的Galaxy Note 4Galaxy S5及小米M4等非蘋高端手機推出,多配備一三○○萬或更高畫素手機鏡頭,舜宇光學成了這個需求趨勢下的最大受惠者,據統計,去年下半年一三○○萬畫素手機相機模組的收入,已占舜宇光學總收入的四成左右。 

未來決戰新產品應用 

舜宇光學去年財報揭露,手機鏡頭出貨量大增,是去年營收大幅成長的原因,去年在光學零件銷售年成長逾五成至一.二八億件,其中,手機鏡頭銷售年成長近二倍,銷售件數達七四五七.四萬件,顯見舜宇在非蘋手機鏡頭訂單的強大掠奪力。 

趨勢上來看,今年起,各大品牌採用高階相機鏡頭的趨勢漸明顯,大立光、舜宇已無疑會是趨勢下的最大受惠者,惟拉長來看,光學鏡頭是是任何智慧設備的必備,未來勢必繼續廣泛應用於運動攝像鏡頭、無人機、輔助駕駛系統、全自動汽車、駕駛技術等產品上。 

繼手機應用之後,大立光、舜宇都已積極伸展營運觸角,光學鏡頭廠的產品市占賽局將在新產品應用上持續下去,而一哥及二哥要如何維持產業地位不墜,甚至在新產品拉大與同業的競爭距離,中長期兩強的發展仍值得密切觀察。 

 

 

 這才是蘋果扶植的效應。

鴻海  

鴻海  

和碩正在追近鴻海的獲利能力。

和碩  

和碩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有說有人靠低價搶單,和碩近期的毛利率也快追上鴻海,從蘋果扶植新的供應鏈制衡舊有供應商的議價權來看,鴻海的毛利率長期下滑無可避免,也造成股價的波動,我認為造成鴻海股價不振有很大的因素是投資大眾對「代工廠」,這不過幫人將組裝產品三腳貓功夫且替代性很高的原因所導致,和碩過去賠的一蹋糊塗到現在成了兆元產業,崛起的和碩股價也穩健上揚,這都是蘋果扶植的結果,冠著蘋果光環的鴻海消逝,股價從此一蹶不振,就算他營收如何創新高,股價不給力就是不給力,這就是刻版印象所造成的吧!雖然鴻海近幾年來相當積極的轉型,從軟體的研發,工業4.0的深入,穿金服,創立品牌,製造機器人,擴廠增加代工戰線,這些都是這個鴻海積極轉型的質變,理論上和碩拿了五成訂單,鴻海應該要掉個兩三成,但鴻海的營收還是一直衝,我只能說現階段的鴻海你買了餓不死但也別寄望賺到大錢,鴻海不會倒,但現階段的轉型是陣痛,媒體把和碩與鴻海的股價來pk,我認為這不是很妥當,雖然鴻海真的還是一個代工廠,替眾多的手機廠代工,我要說的是從鴻海的積極跨業應該好好的觀察,那和碩呢?我認為他會走入鴻海的後塵,當蘋果不甜的時候和碩就慘了,這種風吹草動的消息對和碩股價一定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我也知道童子賢董事長也在積極跨入高毛利伺服器代工,還有創立晶碩光學在全台灣設點賣隱形眼鏡,但這些對營收的貢獻有限。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口沫橫飛 的頭像
    口沫橫飛

    口沫橫飛

    口沫橫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