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一本書,裡面有一個章節是討論標準值討論風險的應用,這個值的算法是用一整年的年線位置,算出一整年的高低價位置,兩者相除後得到的波動值,再以波動值的的高低判斷未來個股的報酬率,我想說的是,金融市場是人性的市場,如果用過去的資料就想預測未來,這非常的荒謬,舉例來說,A股年底均價是20塊錢,在這一年間最高價與最低價分別為26塊與18塊,這樣的波動值是40%,這樣的比例對書來講,在未來是相當大的獲利比例,當然你可以去試試看這個算法到底禁不禁得起考驗,我也有看到老師在討論這玩意,得到的結論就是不適用在台股,撇開實際的驗證,單就以數據去衡量一家公司的未來性,而且用的是「價格」,那就跟技術分析沒甚麼兩樣,因為量化分析沒辦法預測社會行為,雖然最近一直再提大數據之類的話題,股價的變動是人性的結果,這是無庸置疑,所以,丟進垃圾桶裡吧!就算這個理論得到了諾貝爾獎也一樣。

風險對我來說,定義是當你對一檔股票做出本益比的未來預估時,不管你買在哪個價位,一定要有停損的概念,我個人認為是25%,這是我停損的極限。

還有更重要的,風險這是個概念,所以抽象的是,你對公司了解的愈少,就愈容易陷入高風險的損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口沫橫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