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1

 

 

 

近期發現部分的韓國電影出現一種很特別的格局,在純屬動作元素中提高劇情的複雜性,穿插未解的真相,安排意想不到的橋段扭轉既成的動作片刻板印象,又或是增加焦點,讓電影不在這麼單調。例如《暗殺》,劇中有大量的人物試圖彼此呼應,又耍帥,又想灑狗血,人物的心境轉折生硬,完全模糊電影的整體性,像是一張被揉爛的紙,攤開後完全無法看清內容。而電影要兩個小時內一氣呵成真的不容易,因為導演必須使電影的人物,環境,故事發酵,對觀眾產生化學反應,不管是甚麼情愫,憤怒,悲傷,快樂,幸福,揪心,等等,穿透觀眾內心本來平靜的那面湖,激起水花,又喜又悲,這是需要鋪陳的,尤其是篇幅較影集來得綿密的電影來說,精確的掌握故事主體輪廓才是上上策。

 

Image 2

《不汗黨:地下秩序》應該也是犯了類似的錯誤?!我來說說我的想法,電影採用半倒敘的方式講故事,從一對生死之交的弟兄出獄後往回講起獄中的往事,然後再回到原點接下去故事。我不得不說這樣的方式簡直是毫無意義,主角宰虎在未出獄前就得知賢修真實身分,但表現的是所有親暱的兄弟行徑,當你回過頭來說起這件事情時,我是滿腦子的疑問:「把事情倒過來說就該要有線索和意義。」而電影完全沒有任何痕跡,感覺像是即興發揮的創作,更貼切地說,你力造人性無常與反覆,卻未說明為何反覆,你只是講了一個無常的人的故事,卻沒有任何迂迴,太過牽強,當老大的怎麼會有這種同情心?賭那一把,把賢修的母親撞死當作拉攏人心的手段,這風險太過巨大,且毫無投資價值,你永遠不知道狗被逼急了是怎麼跳牆,為何要向你賣命?更愚蠢的是,宰虎居然在案發現場現身,剛好好死不死就有攝影機,錄下「親自」確認行刑過程無誤?!親愛的導演您可知道,真正的老大在辦事情的時候絕對不會出現在現場好嗎?尤其是這種「要人命」的小事,然後天殺的這就成為賢修再度反叛宰虎的轉折....

 

Image 5

你會發現,一個人禁得起這樣的內心折磨嗎?

 

Image 4

承受母親之死已經刻骨銘心,費了好大一番力才重新振作,宰虎也成功收網,正當兩人打得正火熱時,賢修才發現原來宰虎才是殺母仇人,哇靠!這不叫我立刻直接桶他一刀我不是人啊!然後阿呆女警以為這種方式可以呼喚回賢修正義的良知,妳是覺得人心是塑膠做的?還是?...想得太單純了吧....你可知道他是碎玻璃拼拼湊湊免強撐著然後再給你摔破,這還成人樣嗎?

 

Image 3

宰虎說:「這孩子太善良。」

那我應該跟導演說:「善良不可能這樣受苦,他會自殺給你看。」

 

Image 6

片名應該取為《千刀萬剮那顆心》

 

 

arrow
arrow

    口沫橫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